肝硬化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症状和危害 [复制链接]

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大中城市普通人群抽样调查显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30%,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的患病率低于1%。在香港地区,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肥胖、糖尿病患者率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数量还会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症状。因症状不明显,多在常规体检时因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或肝脏超声检查提示“明亮肝”而被发现。但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相似。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外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恶性肿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增加结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合并肝脏酶学指标异常或肝活检确诊为脂肪性肝炎者,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2)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21%~45%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合并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4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前期病变。

(3)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比发生肝硬化更早、更致命。

(4)胆石症。据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胆石症的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增加2.5倍,约55%的胆石症患者合并脂肪肝。胆囊结石和胆固醇结晶的形成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关,脂肪肝可能是胆石症形成的危险因素。

(5)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率增加,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一般来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展缓慢,10~20年内仅0.6%~3%发展为肝硬化,发展为肝细胞癌的比例更低。肝癌、肝衰竭等主要发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特别是并发肝硬化患者中。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因此,仍需重视合理规范诊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