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偶然读了一本叫《林清玄散文》的书,从此便成了“林粉”。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作家之一,也是最高产、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楼肇明说他“主要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散文”。
林清玄对于散文的创造性贡献,有专家认为是他将东方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如《光之四书》、《佛鼓》、《木鱼馄饨》、《黄昏菩提》等作品。
林清玄在《光之四书》“光之色”中写道:“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尽是落照(家住苍烟落照里,丝毫尘事不相关)……阳光的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艺术家诗人的灵感,想起来真是奇怪的事。”
他在“佛鼓”中写道:“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明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他在佛光山大悲殿看到一双破了六个洞的僧鞋,他写道:“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我遇到了一位法师,光是一只僧鞋的道理,他说了一个下午。他说,僧鞋的破六个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瞋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
他喜欢在黄昏时散步,边散步边思索着都市中人的意义。他在”黄昏菩提“中写道:”……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这一排被局限在安全岛的菩提树,任何有情与温暖的注视,都将使我怀着感恩的心情。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的土地虽少,勉力抬头仍可看见广大的天空。“”我们如果能回到自我心灵真正的明净,就能拂拭蒙尘的外表,接近更美丽单纯的内里,面对自己是这样,面对一座城市时不也是这样吗?清晨时分,我们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点头微笑,那时我们的心是多么清明温情!我们的明净可以洗清互相的冷漠与污染,同时也可以洗涤整个城市。“”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的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读着林清玄的散文,灵魂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又仿佛是在与智者对话,引起深深的思考。人只有学会了思考、多多思考,也许才能明白更多的人生意义,更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