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河南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岁志》、神话史诗《格萨尔》和英雄史诗《渥巴锡》。日前,刘向阳在线回答粉丝提问,现整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问:您为什么钟情创作史诗?
答:史诗是民族精神的令牌,是民族英雄的家谱,一个民族的优秀品质往往通过史诗得以记载和传承。西方人说史诗是“一个民族的族徽”,此其谓也。
史诗的创世性和崇高性,镌刻着一个民族过往的自省,也包孕着未来的指示。一个有作为的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史诗。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她一直在同化、消化各种域外文明,我们在文化漫灌的故道上挖掘、淘洗记忆与兴衰,赓续和重铸中华文明的精神,不正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题中之义吗?
这一大段冠冕堂皇的套话,是不是让您心生厌烦?(笑)其实,说白了就是:我可以。
问:这是您创作的初心吗?您已经和正在创作什么?
答:听过一穷一富两个和尚去南海朝觐的故事吧?对了,我就是那个穷和尚。“吾不往,则终日癫狂,行一步则安一分。”不管不顾,我上路了,我抵达了,我看见了。
我选择《格萨尔》和《渥巴锡》这两个题材,是发现了其中未被前人挖掘的艺术和思想资源。《格萨尔》自不待言,本来就是神话故事。我大胆抛弃了之前的人物和情节,重造了一个崭新的史诗人物,重构了格萨尔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经验。
而《渥巴锡》呢,我尝试将渥巴锡的回归提升到了追求自由的层面,避开与时代认知脱钩的尴尬。
《太岁志》是一部写实与虚幻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交错的长篇史诗小说。《太岁志》于我而言,表现文化交融和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尝试多于叙事手法上的冒险,希望读者能够
你从没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非白人男性亮出胸肌、八块腹肌和粗壮的胳膊来展示性吸引力,对吧那么,想必你也知道黑格尔说过“中国没有史诗”这句话,现在,黑格尔的这句魔咒打破了。当代中国至少有了两部史诗,必将有第三部。我只是想说,我这个穷和尚做到了,我将做得更好。
问:您如何评价长篇小说《太岁志》?
答:小说的历史性关键在于年代分明,而不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的模棱两可。
史诗是否当由后人来完成?不是说有了距离与沉淀,才可能把握全局吗?倘若交给后人,后人只能通过碎片的拼凑和可疑的猜测来模块化真实。另外,我们真的没有勇气为自己画一幅真实的自画像了吗?我们真的丑陋到不堪揽镜自顾了吗?还是心生恐惧不敢直视?抑或理屈词穷力有不逮?
作品还是留待别人评价吧。我只是想说,我做到了“板凳坐得十年冷”,是否“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否能给读者以精神的抚慰,是否能给时代留下良知的交代,那就更要留待后人品评了。
问:如何看待AI时代的艺术创作?AI会带来怎样的创作改变?
答:曾有人问吴清源先生:古代的国手和当代的高手比较,哪个棋胜一招呢?吴大师反问道:古人和今人,谁的人心更险恶呢?当然,不仅是人心,还有规则啊积累啊交流啊等等个人因素。但是,对于AI时代的艺术家来说,真可谓生逢盛世。为什么?因为AI是最直言不讳的良师益友,是最锱铢必较的参照坐标啊。AI不是桎梏也不是对手,而是助手更是教练。不是吗?当年阿尔法GO的凌虚高蹈不是大大地丰富了棋手对博弈的认识吗?对我来说,我希望能有一个超强AI来审视和评判作品,那比遭遇嫉妒好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