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何晶图/活动主办方提供
8月14日晚,著有《朝阳警事》《韩警官》等代表作的阅文集团“大神作家”卓牧闲,应上海书展公安专场阅读活动之邀,在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与警务工作者交流,分享了阅读、写作心得。
卓牧闲的真名叫段武明,江苏南通人。他当过军人,参加过“98抗洪”,退伍后自学法律,考取了律师资格证。如今他是一名网络文学全职作家,开创了“警务小说”门派,个性签名是“码字带娃的家庭主男,擅长编故事及烹饪”。
走进上海市公安局,卓牧闲的心情颇为激动。“我经常跟民警开玩笑。他们说我是‘大神’,有很多读者粉丝,我说不对,我是你们的粉丝,因为你们每个人的经历都能写出很多故事。”在分享会之前,卓牧闲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卓牧闲和在场的警务工作者分享阅读和写作的心得
就写身边的人和事
和几乎所有网文作家一样,卓牧闲的码字之路起源于“追书”。“我很喜欢看小说,很早就在起点中文网追小说,但有的作者更新慢,每天就更两章,看得着急。后来我想,为什么自己不写一本?”卓牧闲说,他发现不少网文作者同行,都有类似经历。
卓牧闲不喜欢看玄幻小说,追的都是现实题材作品,从一开始他就决定要写身边的人和事。“我的写作和其他作者可能不太一样。我不是在家凭想象创作的,素材基本来源于生活,很多故事来自真人真事改编。”
年左右,卓牧闲每月写网文的收入逐步稳定,他决定靠写作维生,连律师也不做了。不过,原有的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在部队接受的训练让我变得理性,写作上会避免逻辑性错误。律师工作又让我接触到很多基层警察,还有不少战友转行到了公安部门。我想用文字写出他们的酸甜苦辣。”
卓牧闲说,他读过不少公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往往像电影里的“全能警察”,神勇无敌。“这些人物形象不能代表基层公安,我希望自己写的是活生生的人。民警们就是普通人。”卓牧闲说,“一开始没有人看好我的写作。片警调解邻里矛盾,帮居民抓小动物,这些鸡毛蒜皮怎么会有人看?但我有很强的表达欲,还是想写。”
读者的热烈追捧给了卓牧闲信心。《朝阳警事》完结时,线上阅读量余万次。事后他分析,一方面网络文学发展了二十年,读者在成长,“很多人可能一开始喜欢看玄幻、穿越,但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会更喜欢看现实题材的小说。”另一方面,很多读者并不了解基层民警,而他写的恰恰是这群人的日常,“让读者感到写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身边事,让读者有共鸣,这应该是大家喜欢看的原因。”
将基层民警到底
“社区工作多是鸡毛蒜皮,但这位片警凭着执着和真心,走进了群众心里,走进了小说《朝阳警事》。她就是江苏省海安市城南派出所社区民警——王益娟。”
今年6月,王益娟被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江苏省“最美巾帼奋斗者”荣誉称号,她的故事也被卓牧闲写进了小说。
在江苏南通海安市,卓牧闲正好住在王益娟负责的辖区,平时总能看到她从早忙到晚。有一天,卓牧闲送孩子上幼儿园,发现王警官的孩子上的是小小班,三点半放学后还要被送去学画画、跳舞、唱歌。他有些不解,“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到东西吗?”后来他才知道,之所以给孩子报各种班,是因为王益娟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带娃。
“我特别受触动,所以想写出他们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王益娟的故事,就这样被他融进《朝阳警事》的创作里。卓牧闲的写作总是从身边开始的,他习惯边采风边创作。精力充沛时,他一天能写一万字,如今稳定在五千字左右。
这两年,卓牧闲一直在为写作拘留所的管教民警做准备。“我做了很多采访,收集了很多素材,也有一些构思,但还是感觉不足以撑起这部作品。”卓牧闲说,他还是会继续写基层民警,“往大处说,我想通过网络小说树立人民警察的光荣形象;往小处说,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进而理解警察。理解才不容易产生误解。”
最大成就感来自读者对警察的理解
年,《韩警官》荣获首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优胜奖、入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江苏20部优秀作家代表作品”。年,《朝阳警事》荣获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二等奖。
《韩警官》正在被改编成电视剧。卓牧闲说,这部作品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年代写起,希望编剧和导演能尽可能尊重原著,不至于将内容改得面目全非。“我也希望细节上能更讲究,比如80年代的警服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谈及写作带来成就感的时刻,卓牧闲说:“那既不是小说出版,也不是获奖,甚至不是作品变成IP进行影视改编,而是看到书评区一条条的读者留言的时候。他们从刚开始不了解警察,到非常理解。这让我感觉自己的文字影响了很多人,为缓和警民矛盾尽到绵薄之力,为社会做出了微小的贡献。”(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