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国内众多的媒体报道里面,有一个名叫加藤嘉一的日本青年,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他发表的博文以及一些时事评论,都常常被各大知名网站频繁转载。
加藤嘉一18岁离开故土,在异国他乡中国生活了7年时间。从当初的一点都不会中文,一直到用可以用中文写作,从北大的一名留学生,成为时评界的热门人物。从一名普通的日本少年,到被众多人视为“少年精神领袖”,加藤在青春期一路奔跑,从未停歇。
小编曾从加藤写的小说里体会到他对青春的理解,他说:青春在我看来,就是自由自在。如果说有一段时间或者一段时光被称为“青春”,那这段时光所受到的制约、约束、束缚越少越好。在这意义上,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只有大学4年才叫做“青春”。
加藤嘉一,专职作家,主要作品《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等等。加藤年4月出生于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乡伊豆因年,一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著作《伊豆的舞女》,而闻名于世。
小编记得加藤在书中曾经讲过,我在日本的时候,别人问我哪里人?我只说自己来自静冈。但是,没想到我来到北京以后,才发现原来小小的伊豆名声和声望,竟然要远远在静冈之上。
在加藤18岁的时候,可谓是他命运的重要转折之年,因为这一年,他为自己做了一个至今说起来,都不曾后悔的决定,那就是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求学。从此,他借着青春的大好时光,一路奔跑不曾停息。
年,在加藤高中毕业的时候,他做出了和其他同学不同的一个决定,走出日本到中国接受大学教育。对于这样的决定,很多人出乎意料,因为加藤在这一年,已经考上了日本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但由于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让加藤坚定地走出了日本。
这个时候,加藤还不清楚从伊豆到北京到底有多远?加藤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传统家庭。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父亲一次生意失败后,加藤一家为了躲避黑帮的追债,不断搬家。
加藤在书中曾这样描述说,当时,他的母亲非常的辛苦,不仅在外工作赚钱帮助父亲还债、养家,还要照顾他和弟弟、妹妹。就这样,母亲用宽厚的胸襟和温暖的情怀,让居无定所的一家人,健康安乐的生活着,这也造就了加藤不怕失败的坚韧性格。
年中旬,加藤登上飞赴北京的飞机,在机舱中他展开了母亲写给自己的信,即使面对追债黑帮的殴打和谩骂,都没有妥协的加藤,此时哭了。母亲在信中就简短一句话,说:作为母亲,我早就知道你将来一定是做大事的人,我为你骄傲,加油!……对不起……
事实上,加藤在中学时代是校园里出了名的长跑健将,至今谈起跑步,他都会笑着说,其实我是一名成绩还不错的长跑运动员。当年,加藤和弟弟从小便展现了擅跑的特长。在学校的运动会和地区的跑步比赛中,兄弟二人分别占据着第一和第二的名次。
后来,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加藤,在发现弟弟更有跑步天分以后,决定放弃了做运动员的梦想。至今说起这件事,他都充满无奈和对运动生涯的深深留恋。
年,加藤嘉一出版了自己的自传文集《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这本书加藤全部用中文书写。他在书中的文字间,将一个勇往直前、坚定不移、不断奔跑的日本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据加藤讲,我在来中国之前,并没有时间看书,也没多余的钱去买书,所以,他18岁来到中国之后,读到的第一本课外书籍,就是一名非常值得尊敬的大师马克斯·韦伯的书。马克斯可以说是行动中的思考者,加藤最喜欢他写的一本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书。
书中鲜明地阐述了资本主义,不等同于拜金主义,而是一种社会的规范,一种大家的自律。另外,马克斯认为西方社会基础是上帝、是宗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你为劳动而劳动,而不是为钱而劳动。大家都以一种自律来规范自己,资本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发展。所以,这本也是小编推荐给朋友们可以一读的书。
因为,加藤的文字犀利而果敢,甚至有人将加藤与中国的韩寒相比较,称二人同属“80后”,加藤更因此被冠名为“日本韩寒”。不过,对此加藤并不认同,他认为韩寒是时代造就了他,而他不是。另外,他还说:我很欣赏韩寒,他是一个非常犀利敢说,是80后的代表。
小编记得前几年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大小媒体讲中国80后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最自私、最不负责任的一代。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在中国的许多领域,都80后这一代的精英作为带头人,在各行各业,他们担当起了挑大梁的角色。
而日本80后出生的人,并没有如中国那样受到那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