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帆樯万斛来
什么是“运河学”
□吴欣
“运河学”这一概念是在大运河申遗背景下由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首先提出,旨在强调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大运河是自然与人创作的杰作,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在中国社会的不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运河学学科有利于整合各方面成果,形成对运河的系统研究。”
大运河贯穿南北,连接古今,以运河为载体的运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标签。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运河连接与传承的不仅是地域意义上的南北、地理意义上的水系、经济意义上的市场、政治意义上的漕运军政、社会意义上的人群生活、文化意义上的艺术、风俗等内容,而且其自身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运行与表现方式。运河文化的物化特征、精神象征和存在方式的复杂结构及属性决定了运河研究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整体的研究意识和学以致用的学术价值观。
明代作家“绘”出的运河“画卷”
□康建军
“春酒不同醉,春花空复开。美人临卫水,客子滞燕台。”在明代诗人谢榛的笔下,运河名城临清也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绝妙去处。谢榛的诗歌向世人展示了山东运河的文学景观和曼妙画卷。
明代作家因为南来北往屡次经历山东运河的缘故,对山东运河地理景观与文学空间进行了不厌其烦的书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