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对谈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得者杨庆祥
作家不仅仅是写作者同时还应该是思想家
◎达洛维
和杨庆祥对话时,还不知道《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即将获得年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只是觉得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有症候性。作为80后一代代表性的批评家,从《80后,怎么办》开始,杨庆祥就展现了对于“文学与时代”之关系敏锐的洞察力。《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是一部文学评论集,书中勾勒出具有创造力且富有多样性的新时代原创文学写作景观。
杨庆祥,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批评集《80后,怎么办》《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诗集《我选择哭泣和爱您》《世界等于零》等。
青年写作:还找不到一个
好的结构来处理海量文本
北青艺评:这本书里谈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题目,比如“青年写作”,里面提到不管是批评家还是出版人,他们在一种场合对青年写作大唱赞歌,换一个场合可能又会严加苛责。一方面他们觉得青年写作已经构成了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又对青年写作的认定犹豫不决。举个例子,他们经常写下“这是一部堪比《活着》或《白鹿原》的作品”之类的推荐词。这其中其实暗示了某种等级秩序。
杨庆祥:我当时观察的对象大概是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作家,我确实认为有一些好作家,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他们已经写出了非常有分量的作品,但是目前对他们的评价是有问题的,在文学的象征资本层面,他们还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北青艺评:大众的感觉上也是,大家会觉得这些青年作家还差点什么。
杨庆祥:大众的很多感受是与对文学不切实际的想象联系在一起的,大众为什么觉得50后这批作家是更重要的,更具有经典性的地位?其中重要一点是大众认为文学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存在,文学必须和社会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勾连还不是一种内在的勾连,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表象的勾连。50后的作家在这种勾连上是最有优势的。
北青艺评:所以您不认为文学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存在吗?
杨庆祥:文学当然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存在,但不仅仅是“社会化的存在”,同时也应该是“精神性的存在”。在我们的语境中,后一点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北青艺评:所以您不认为这是青年作家本身写作的问题。
杨庆祥:我认为青年作家写出了一批很优秀的作品,但即使今天一个青年作家写出了比余华《18岁出门远行》更好的短篇小说,也很难获得年代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