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肝细胞癌(HCC)目前是年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效果不够理想,急需新的积极的治疗方法。日前,韩国科学家前瞻性地将NK细胞应用于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癌,1期临床试验结果积极。
得了肝癌,基本上就是宣告了死神即将降临。
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85%~90%。
不幸的是,由于肝癌早期的症状十分隐匿,不易被患者察觉,等到症状明显时,90%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就已处于中期或晚期,生存期一般只有3个月到1年。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更积极的局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年6月2日,著名医学期刊《frontiersinImmunology》发表了一篇题为“APhaseIStudyofLocoregionalHigh-DoseAutologousNaturalKillerCellTherapyWithHepatic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的临床试验报告。
在该试验中,评估了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协同效应,探讨了自然杀伤细胞(NK)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因肝癌离世的名人越来越多。
例如,金牌配角吴孟达,音乐人赵英俊等,这些“不差钱”的明星,享受着优质医疗资源,却也和普通人一样,从确诊肝癌到去世,仅短短不到3个月。
为什么肝癌那么难治?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他们在确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晚期肝癌的一大特征就是癌细胞会不断进行扩散和转移,最终导致其他部位相继出现癌灶,最终使得病情难以控制和逆转。
原因二:肝受损,免疫力会大不如前,容易引起感染并发。就像套上了一个“虚弱BUFF”一样,使病人更加难以抵挡癌细胞的侵害。
图片来源/网络很多人都知道肝脏具有解毒消化的功能。但肝脏其实也是一个独特的免疫器官。
人体免疫系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有的免疫反应”(innateimmuneresponses),是生来就有的,而且反应较快速;另一类是“适应性免疫反应”(adaptiveimmuneresponse),是后天习得的,反应较慢但专一性较高。
肝脏内的免疫机制以固有免疫反应为主,其重要组成部分是被称为“自然杀手细胞”的NK细胞。一种独特的NK细胞亚群(LrNK)以组织驻留的形式常驻于肝脏中,占肝内淋巴细胞的30%~50%。
NK细胞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在肝细胞癌的进展过程中,NK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性发生了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有研究报道:不同分期肝细胞癌患者的肝内NK细胞数量均有所减少,且这种减少在晚期(Ⅱ期和Ⅲ期)患者中尤其显著。此外,与早期(Ⅰ期)肝细胞癌患者相比,晚期患者肝内NK细胞分泌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能力明显下降,细胞毒性严重受损。
这说明了随着肝癌的恶化,肝内NK细胞的数量下降、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扩散到其他地方,进而又加重癌症的进展。
如果通过治疗,提高肝内NK细胞的活性与功能,是不是就能遏制癌细胞的扩散,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韩国全南大学医学院吴建裴团队进行了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I期研究。
年3月至年6月,共纳入11例局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治疗。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6岁,其中10个是男性,9个患有慢性轻度(Child-PughA)肝硬化。6个患者肝脏中有多个肿块(BCLCB期),5个患者已经发生肝外病变(BCLCC期)。
此外,7例(63.7%)患者的肿瘤较大,直径超过5厘米。在接受此次临床试验之前,这些患者大多数都已经接受了其他的治疗,但是效果不佳。
临床试验方案示意图
这11例患者首先接受了2个周期5-FU和顺铂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作为初始治疗,然后再接受3剂局部高剂量自体NK细胞治疗。
试验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为63.6%,其中,4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疾病控制率(DCR)为81.8%。
局部高剂量NK细胞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数据
此外,在该试验中没有观察到与局部NK细胞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该试验数据证实了局部高剂量NK细胞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活性。
接下来,研究团队需要在肝动脉灌注化疗与局部高剂量NK细胞和单独的肝动脉灌注化疗之间,或肝动脉灌注化疗与局部高剂量NK细胞和其他靶向药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以确认研究结果。
据了解,这是局部高剂量NK细胞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的首次临床研究。根据这次临床结果,免疫细胞治疗很有希望在肝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让我们继续期待接下来的研究成果。